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第2页

 

 一、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预习成果抢答:

 1、血细胞生活都得环境?

 2、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

 3、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

三个词语中有那些你不熟悉?有可以解答疑惑的同学吗?

采用图片和教师引导,结合生活实际点拨学生不熟悉的组织液和淋巴

自学展示

及时检测:(小组PK)

1、 识图

2、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

3、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

三者被一层细胞隔开,有联系没有? 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课堂抢答

学生思考,解决疑惑,或者观看图片,听老师介绍生活中陌生的知识。

小组讨论:解释"外""内""内"的含义

小组PK回答问题 知识简单,采用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内环境和细胞外液,学生很容易混淆,通过讨论落实知识更牢固

采用小组PK提高学习效率,吸引学生专注学习

二、内环境组成的联系和意义 播放动画,指导构建三者关系图,2分钟请学生展示。

问学生构建关系图的过程中有哪些箭头不能理解?或者不懂?

引导学生认识淋巴盲端

展示淋巴堵塞"象腿"

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整体就是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所以氧气最终会到达细胞,可是内环境本来就有氧气吗?从哪里来的?外界

做一个小游戏:"感受缺氧"

问:我们周围有氧气吗?为什么还是缺氧的症状?外界的氧气能直接到达细胞吗?先到哪里才能传递给细胞?

没有内环境可以吗?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请勾画内容 独自看动画,构建联系

学生对画好的关系图提出质疑或者疑惑?

为什么有单向,也有双向?

淋巴可以回流到组织液吗?血浆可以留到淋巴吗?

学生和老师一起做活动,感受缺氧,胸闷等。

思考回答问题 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动,直观,学生很好理解,但是淋巴单向不熟悉也不懂。这也是难点。通过实例展示更加形象,具有震撼力,加深理解

内环境在我们身体内,无法直接观察,利用小活动的形式,感官的刺激,接受新知识,得出实物的整体性。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者紧密联系服务于细胞,就像三胞胎,那他们的组成也想三胞胎的长相一样一模一样?请看表格

教师在教室并指导学生如何合作学习。 学生看表格,由小组长分工探究导学案第三题。

完成好的小组举手展示。

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知识简单但是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采用学生小组分工,勾书,互相讲解的方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四、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有细胞外液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追问有什么作用,过渡到渗透压,

结合旧知识和新知解释为什么红细胞在浓盐水中失水皱缩?

血浆的渗透压在770KPa

要细胞能够生活得舒服,还有哪些理化性质要注意?

血浆ph能够从7.35--7.45,波动到2或者10吗?温度能到40或者30吗?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适宜的ph和温度有什么意义?

三个理化性质相对稳定才能让咱们的细胞在内环境中生活得舒舒服服的,如果破坏后果很严重,播放视屏"水中毒"

播放糟糕的外界环境图片 学生齐读渗透压的概念

学生们思考回答

构建微粒数目、溶液浓度、渗透压三者的关系

回答问题

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

学生看视频,解释水中毒 必修一学生有接触到渗透压,但是对于概念不熟悉。齐读可以再一堂课的中后段振奋精神。

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

培养学生生活习惯

潜移默化的让孩子感知内环境重要,赖以生存的外界环境也需要保护。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

课后反思:

   这节课内容多,知识点繁杂,涉及到很多学生不熟悉的初中知识,为了学生快乐学习,课堂中主要让学生构建知识联系,构建概念图的形式,以及小组讨论,学生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活起来。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会喝水,强化环保意识。将陌生而紧凑的知识在较轻松的氛围中得到突破,这节课上完,对课堂展示的目标学生都能达到。

   也有缺憾,由于知识多,所以挖掘和拓展、补充、复习初中的面就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