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 《庖丁解牛》课例赏鉴
2018-2019学年人教版 《庖丁解牛》课例赏鉴第2页

厨师也得做,大家觉得解牛是个什么场面?

生:很血腥。

师:那咱们一起看看庖丁解牛的时候是什么场面。请看课文的第一段。我们先找同学来读一下这一段,读的时候呢,思考一下该用什么样的语调,什么样的节奏。(大家目光指向一个人)让他给我们读。来,这位同学。

生(朗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师:好,请坐。我感觉读得挺好的。他的读音都读对了,这里边有好几个容易读错的字,比如说"砉然向然",这个"向"是通假字。"奏刀騞然","騞",是拟声词。"莫不中音","中"是"合乎"的意思,得读成四声。"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中"也是"合乎"的意思,读音也都读对了。大家的眼光果然是雪亮的。(生笑)但是呢,我想问一下,大家听出节奏了吗?有节奏感吗?不太明显吧?那我们再找一位同学读一下。你来。

(生朗读第一段。)

师:有没有点节奏感了?

生:有!

师:请坐,非常好。那咱们一起用这种有节奏感的语调来读一下。这样,我给大家打一下拍子,大家自己也打一下拍子,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请注意,"手之所触"这个"手"和"触",是需要重读的,因为是有实际意思的。在有实际意思的地方要重读,然后我们的节奏就一

致了。一起读一遍好吗?来!"手之所触",一二!

(生打着拍子集体朗读第一段。)

师:好,这个节奏感,大家可以再体会体会。我想问一下,当我们打着拍子读完这段,大家觉得"庖丁解牛"的场面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叫起一个学生。)

生:我感觉庖丁解牛解得特别利索,快!

师:除了快呢?

生:特别有节奏感,像在演奏乐曲。

师:也就是看上去很有音乐美,对吗?

生:对。

师:嗯,这种美感我们大家应该都能感觉到。首先我们看第一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第一个出现的动词是不是"解"?它统领起了后边几个动词?谁来给大家比画比画这几个动作?来,你上来。(找了一个学生上讲台展示。)

师(师说,生比画):第一个动作是"手之所触",对,用手按住;然后"肩之所倚",肩膀靠前点;再是"足之所履",也就是用脚怎么着?那个"履"是什么意思?对,"踩",用右脚踩住。下边是什么呢?"膝之所踦",用左膝,左膝顶住。来,咱们把这些动作再顺一遍,我说哪个动作你就做哪个动作。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同学们,你们感觉像不像街舞?

生(大笑):像!

师:像跳舞是吗?所以文中说"合于《桑林》之舞"。同学们也说有节奏感,"砉然向然"。"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是什么意思?

生:节奏。

师:所以你看,庖丁解牛这个场面是又有动作,又有韵律,又有舞蹈,又有音乐,这个场面是非常美的,没问题吧?康德曾经给"美"下过一个定义,"崇高使人感动,优美使人迷恋"。在这里,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庖丁解牛是美的呢?是因为庖丁解牛已经摆脱了那种血淋淋的场景,对不对啊?他不是那种暴力美,而是一种艺术美,所以让你感动。"优美使人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