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案第3页

(1)名称: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沿海经济开放区

(1)设置

①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意义: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经济技术开发区

(1)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4)意义

①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②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细微点拨]正确区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

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材料一 ①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

材料二 ②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