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原创《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教案(部编)
免费下载原创《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第4页

  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4.影响: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减产,饥荒严重。

  5.结果: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师过渡: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句话?什么是"列宁的思路"、"后来苏联的模式"。

  (四)苏联模式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2."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①经济方面: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

  ②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治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

  3.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

  首先,这一建设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它基本适应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国力的迅速增强,为有效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过积极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强大的国防为基础,二战期间苏联要打退法西斯的侵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不敢想象的。

  4.弊端:主要是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有: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④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三、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一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