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3.1空气与氧气》教学设计教案
免费下载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3.1空气与氧气》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2、演示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

3、演示实验: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先后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两个集气瓶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

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并不高

4、探究:氧气在空气中占多大比例

  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正好填补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讨论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红磷的量不足; (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

(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讨论2: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讨论2:我们能否用碳来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

  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中空气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