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精创】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教材精创】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3页

  明,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

  材料二: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也可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

  探究活动二:1.结合情境三的材料和教材知识,分析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怎样推动私有制确立、进入奴隶社会的?

  2. 结合材料二和教材知识,分析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活动方式:学生分组查找教材知识并谈论,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回答情况,肯定合理之处,修正学生分析的偏颇之处。

  结论二:1.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个体劳动盛行,代替氏族集体劳动--生产资料转为家庭私有--私有制确立--贫富差距拉大--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加剧--原始社会解体,形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进入奴隶社会。

  名词解释。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2.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教师讲授: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了。

  升华结论: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二、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情境探究三

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缴纳地租的佃农和被豪强地主雇佣耕作、领取雇值为生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物,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部曲,不单立户口,而依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