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公开课《维护秩序》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上册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公开课《维护秩序》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共11款。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该条约1970年3月正式生效。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印度、巴基斯坦与以色列三国皆不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于1993年3月12日宣布退出意向,但后又撤回。于2003年1月10日宣布退出意向,于2003年4月10日正式退出。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朝鲜一次次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制造、发射核武器,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维护联合国决议,虽作为近邻,中国也不得不采取措施参与联合国对朝鲜这个国家的制裁。

  一句话:朝鲜不遵守国际规则,才是遭到美国等国家的不满及全世界对他的制裁的起因。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原因我们在这里不展开。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1.教师放幻灯片或是让学生看教材22页四幅图片,提出问题:

  (1)以上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2)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学生讨论或思考后,教师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分别体现了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2)混乱、糟糕等形容无法进行的词都可以。

  在以上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个问题:

  (1)什么叫社会秩序?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社会秩序有什么作用或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思考或预习情况,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秩序包括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意义:良好的社会秩序可以维护社会正常运行;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教材P23最下面两段)

  2.请同学完成教材23页中间"探究与分享",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

  教师可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交通堵塞、不安全事故发生等言之有理即可。主要体现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及安全意识的唤醒即可。(2)学校派出老师或请交通警察来维护;对学生、家长以不同形式发通知,提高安全、文明意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过渡语】再次强调社会秩序的作用:良好的社会秩序可以维护社会正常运行;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我们该怎样维护或保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呢?这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