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学案:《六国论》《伶官传序》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学案:《六国论》《伶官传序》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六国论》主要是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目的在于讽喻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不为契丹(辽)和西夏的"积威之所劫",一味纳币输绢以求苟安,要"封天下之谋臣","礼天下之奇才",奋起抵御外侮以维护统治。

  《伶官传序》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理清结构

  《六国论》的结构

  第一步,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二步,将中心论点转化为两个分论点:一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一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第三步,总结历史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步,讽谏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的覆辙。

  《伶官传序》的结构

  第一步,总起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第二步,将中心论点转化为正反两个分论点:一是通过后唐庄宗得天下,说明忧劳可以兴国;二是通过后唐庄宗失天下,说明逸豫可以亡身。第三步,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把握重点

《六国论》

  文中的三组对比:

  第一组对比:攻取与割地。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秦国侵占别国土地的最主要方式是什么?通过六国的割地。因为六国的败亡,一直有两种观点:一是战败而亡,这是军事实力不行;一是不战自败,这是策略不对。在苏洵看来,策略不对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第二段阐述分论点时依然扣住"弊在赂秦"这个核心,先来了一组对比。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苏洵用了"百倍"这个强烈的对比,指出了秦国获得土地,六国丧失土地,不在于战争,就在于割地。我们知道,土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象征,因为土地有最重要的三个功能。

  第一,土地提供粮食等物资。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是钱粮,土地广阔与否,钱粮等后勤物资供应充足与否,是决定战争的最重要因素。

第二,土地提供兵员。古代地广人稀,兵源是战争的重要因素,有土地才能有人居住,才能繁衍生息,才能提供壮劳动力和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