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3页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人注意)

  2.再读读这段话,看哪几句话具体讲的是长大了的叶子?(第3.4.5句)

   第3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和第5句的比喻。

  3.请同学读3,4,5句,要有优美,引人注意感觉。

  一、 画说爬山虎的脚样子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朗读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点出比喻句。

2.解释叶柄,黑板上画出叶柄示意图。

学生理解句子并在黑板上补充画出爬山虎脚的样子。

  三、探字究句,理解怎样爬墙

  1.读第四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知道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2).学生画出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 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老师通过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一部分,抓住了关于爬山虎爬的一个重点词"触"。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再读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应画出哪些重点字,就能看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学生:触 巴 变 直 弯 拉 贴

  

  3. 课件展示重点字,明确一脚一脚。(课件4)

  4. 展示蛟龙的爪子与爬山虎的脚的对比,体会比喻的形象生动。(课件5)

四、 爬山虎脚的变化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

学生说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不触着墙时的对比。

2教师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

五、回归整体,领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