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案第2页

  3.识记"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中国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史实,比较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点。

  2.从探讨"斯大林模式"入手,广泛、深入地了解苏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

  3.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问题,注意横向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办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定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得失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难点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斯大林上台时苏联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上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一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苏联基本上-还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5页资料卡片,从而进入正课学习。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方针和过程。

生: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讨论回答:苏联通过1928至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33至1937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实现工业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