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苏武牧羊》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苏武牧羊》教案第2页

  

  节:国家派出的使者以所持旄节为凭信。旄节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上面有牦牛尾装饰。旄节意思为旗帜,象征国家的主权尊严。"节不辱"是不使旄节受辱的意思,也就是维护国家尊严,不使国家受辱。节也可以引申为气节、节操的意思,所以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苏武虽然滞留在匈奴,却不辱气节。

  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年中有五个月封冻,冰层有90厘米,冬季气温平均-38℃

  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稷,指长谷物的土地之神。在古代农业社会,社稷指国家。汉社稷指汉朝,那时以朝廷作为国家的代表。

  还:回来,回国

  笳:北方独有的一种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其音凄怆。

  红妆:指女人,这里指苏武的妻子。

  帏:做遮挡用的布,床有床帏。

  大节:民族大节、气节。

  亏:缺失。

  拱服汉德威:拱、两手胸前相抱,表示恭敬。服,服从。德,指恩惠,威,指威力。德威从两方面显示国家的统治力量。

2、全班齐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

  思考一: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歌词,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概括,指名回答)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

  思考二:刚才这位同学概括的非常准确,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再把歌词读一遍,看看这首歌词从结构上分析可以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完成)

从结构上讲,本课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

  (2)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

  3、研读课文,体会情感,理解第一节。

  思考一:刚才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轻声把歌词自由读一遍,体会一下,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哪些内容让你崇敬?并能够边读边做批注。

  (分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思考二:请一位同学饱含着你对歌词感情的理解读一下第一小节?

  学生读完教师点评提问: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那么 "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思考三:苏武生活的环境确实艰苦,那么"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这句中的两个"难"怎样理解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