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2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俄罗斯

  

  复习上节课有关俄罗斯地理位置、地形及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

  

  二、探究深入,走近俄罗斯

  

  情境一: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工业特点

  

  教师出示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询问学生:观察地图,分析一下俄罗斯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教师:一般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达。俄罗斯工业基础雄厚,部门比较齐全,主要形成了四大工业区,读图认识四大工业区,了解它们的主要工业部门,思考这些工业区和工业部门与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总结:工业区都是分布在靠近矿产资源的地区,工业部门的分布与周围的矿产资源关系密切,比如乌拉尔工业区周边分布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铁、铝土、铜等,当地发展的工业部门就主要包括石油、钢铁、机械等。

  

  教师:可见,矿产资源是工业区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常常成为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展其他工业部门。俄罗斯依靠矿产资源和重工业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它的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但是由于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出口,导致经济发展不够持续稳定,请同学们为俄罗斯未来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