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我不是个好儿子 教案5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我不是个好儿子 教案5第2页

完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1〉品读文章细节,把握作者的感情。〈2〉领悟作者感情,升华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解读题目:

根据文章题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我不是个好儿子",从而切入对文本的解读。(母亲是对我怎样,而我对母亲怎样?)

(二)温故知新:

在第一课时,我们已完成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总结,再让学生默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体味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愧疚与无奈之情。

多 生活琐事 ═══》母亲的无私关爱

↓ (事无巨细)

对 结论══》我不是个好儿子

↑〈1〉寄钱求得安慰 (想的很少)

少〈2〉不能亲自侍奉母亲 ═══》 我的愧疚与无奈

〈3〉母亲为我牵肠挂肚

小结:正因为母亲对我做的太多太多,而我能为母亲做的又太少。直到现在还让母亲为我牵肠挂肚,这种不对等的爱使我对母亲充满了感激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全力报答,因而心里十分的愧疚,觉的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

(三)深入探讨、品读细节,提升能力。

让学生找出文中最打动自己的描写。分组讨论打动你的原因。通过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体会和学习作者用质朴语言、抓住生活细节抒发真情的写法。

例〈1〉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归纳:"喂不熟的狗"本是母亲笑骂孩子们的戏谑之语,指孩子们得了好处却不记恩惠。这却让母亲突然想起了远方的儿子。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成人,最后却连儿子的面都难得见上,更不用说在身边伺候自己了。"呆呆地发半天愣"写出了母亲内心深处的落寞和忧伤,让我们看到母亲需要的决不仅仅是金钱。

例〈2〉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

归纳:"如今只能这样啊!"饱含作者无尽的酸楚与无奈。母亲收下了并不需要的钱,为的是给儿子的孝心一个回应。母子二人心灵息息相通,其至亲至爱之情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此句表达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愧疚,感激,母亲对儿子的无私关爱之情。

(四)扩展提高:

1、师生共同回忆古今中外书写的亲情的文章或事迹。

目的是让学生在学完此文后,加深对亲情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感恩父母,升华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提示:

A唐•孟郊《游子吟》

B毕淑敏《孝心无价》

C田世国捐肾救母。

2、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模仿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写生活琐事表达感情的方法,叙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