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第2页

  (1)中共八大

  1956年,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指出: 在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 的矛盾,已经是 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 。

  (2)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 "的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轨道。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失误:("三面红旗")

  (1)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了" "的总路线。接着,轻率发动了以 为中心的" "和以" "为特点的 运动。经济建设中,以 为主要标着的" "倾错误迅速发展,使 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 ,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 。

  (2)1966-1976年," "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知识结构】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内容、特点)

(2)一五计划(1953-1957)实施情况

工业化起步

三大改造实施及完成

2.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经济建设(1956-1966)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八字方针

(2)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3.文革时期经济建设遭到干扰和破坏

【问题拓展】

  1.过渡时期1949-1953年的经济形势。

  (1)全国解放前夕,国民经济形势严峻,困难重重。据统计,1937年至1949年,国民政府通货增长了1400多亿倍,物价上涨了85000多亿倍。工业萎缩,农业凋敝,物质奇缺,市场混乱,人民困苦,到处是一片衰落破败的景象。有人将这种景象概括为八个字:满目疮痍,哀鸿遍野。

  (2)广大农村,需要救济的农民达4000多万。占全国人口近1/10左右。19年国民收入人均66元,不足整个亚洲人均收入的2/3,相当于印度人均收入的1/2。人民群众饥寒交迫。国民党政府留下来的就是这样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瘫子。帝国主义曾断言:"中国财政经济困难,共产党是无法克服的。"国内的一些资产阶级也认为共产党的"军事内行,经济外行。"上海的大资本家嘲笑说:"共产党军事一百分,经济打零分。"

  2.过渡时期中共措施及结果。

  (1)没收官僚资本--转归人民所有

旧中国,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他们的财产占全部工业资本的2/3,钢铁产量的90%,掌握着大银行,把持着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等等。1949年底,人民政府共没收官僚资本企业285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