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第3页

  (2)打击投机倒把--稳定市场物价

  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全国刮起四次物价暴涨风。上海物价上涨20倍。物价暴涨,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活,破坏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加剧了整个财政经济的困难。

  (3)统一财政经济--平衡财政收支

  建国初期,财政制度十分混乱。中央仅统一支出,未统一收入。公粮、税收等收入由省、市、县政府负责。各地支出不足时,又向中央要求补助,额外地加大了中央的财政赤字。1950年3月,中央政府发出了"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结果: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课堂巩固】

1. 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里说的"出气"实际上是指

 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B.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C.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D.对"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进行平反

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4.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社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

5.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6.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7.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