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新人教版)
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新人教版)第2页

   3、影响:

a、三长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度,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b、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c、有利于推行均田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四、推行租调制--赋税制度

   1、目的:解决赋税混乱问题,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矛盾,巩固政权

   2、内容: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3、含义:租是农民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粮食;调是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绢帛

   4、作用:

a、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

b、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

【认识】:

  孝文帝前期推行的各项措施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俸禄制为新制推定提供了政治保障;均田制与租调制构成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三长制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

  各项制度配合,共同作用,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民族融合,稳定北魏统治,为孝文帝后期继续推行深层次的改革奠定基础。

  

二、改革后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特点】:孝文帝亲自主持(490年,冯太后病势);北魏改革进入新阶段

【重点】: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措施】:

  一、设巧计迁都洛阳

1、原因:

    1)都城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a、政治: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不利于改革深入发展;

b、经济:经济落后,无水路漕运,粮食供应困难;

c、军事:与北方强敌柔然相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

d、地理位置:偏居塞上,难以经略中原。

2)新都洛阳适应统治需要:

a、政治:多个汉政权曾定都此地,有利于吸收汉制,推进改革;

b、经济: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粮食及物资供应有保障;

c、军事:远离柔然;

d、地理位置:处"天下"中心,有利于统治整个北方乃至天下;

2、时间:495年

3、策略:以"南伐"为名

1)原因:迁都遭到鲜卑族贵族反对;

    2)实施:493年,"南伐"为名,准备迁都;

        495年,正式迁都洛阳

4、作用:取得与汉政权同样正统的地位,利于摆脱鲜卑贵族旧势力,扫除进一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