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公开课《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公开课《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的分类和比较:

(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天生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的。

(1)、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细菌或病毒,对任何外来入侵的微生物,反应方式都相似。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微生物而产生。

(2)、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方式有限。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针对入侵微生物的不同,"定制"出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反应,针对特定的微生物,所以,具有与外界微生物的种类一样丰富的多样性。

(4)、特异性免疫有记忆功能,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则没有。

(5)、参与的免疫细胞不同。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是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三、免疫功能

5.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6.免疫的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感染)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7.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弱时,容易感染疾病。进行器官移植,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才能使移植的器官长期存活。

计划免疫

8.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9.计划免疫意义: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