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优质课《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2页

1、 学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学习材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在学习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时,通过分组实验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

此外,这节课还涉及到一些物理和化学知识,初一的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对抽象原理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不要求学生掌握气孔关闭的原理,但要求学生能用科学的视角和态度来理解蒸腾作用。下面具体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首先,每节课例行的重点就是复习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上节课学习重点是花的结构,我在黑板上画出花的结构示意图,通过挖空的形式让学生回忆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口头引导,学生参与,共同复述植物的受精过程,最后问学生受精卵发育形成新植株的六大器官分别为什么,重点复习根的结构,说明植物主要是通过根尖来吸收水分的,导入新课

2、循序渐进,共同探究,突破重难点--归纳总结,思想升华

学生知道了植物是通过根尖吸收水分之后,我进一步提问学生植物吸收的水分,又是如何在植物体内运输,安排学生阅读课本109页的观察与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的用红墨水浸泡过的芹菜茎,让学生观察形成直观的感知体验并给出合理的推断,最后我在倾听学生的推断基础上给予肯定和总结。

3、创设情境,形成疑问

通过展示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吸收200千克的水的及吸收的水分的去向情况示意表格,问学生剩下的98%的水分去哪里了,导出蒸腾作用这个新名词并转入叶片结构的探究。

2、 总结课前探究结果

讲解叶片各部分组成结构,如表皮、叶肉、叶脉,着重介绍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并以动画的形式呈现气孔开闭的过程,让学生形成动态的知识结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3、 在结构的基础上认同蒸腾作用对植物生命的意义

了解了气孔开闭的原理之后,再通过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存在的普片现象如,"用塑料管喝饮料时,如果嘴不用力吸,饮料能进入口中吗""炎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的,一只手是湿的,哪一只手感到凉爽"等常识性问题,升华到探讨植物蒸腾作用意义,使这部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接受的知识

4、 放宽视角,关注地球水循环

从介绍蒸腾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上升到讲解蒸腾作用对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让学生形成爱护绿色植物,保护水资源等科学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情感价值观基础。

七、板书设计

为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识记,我采用了提纲式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