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5.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5.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页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教材P86的活动提前,活动中两个题目分别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把学生分成两组(甲组是居住在城市的学生、乙组是居住在乡村的学生),课前一周内进行活动调查。

  1.甲组:调查柯桥轻纺城商贸中心的布局,画好地图,课上展示。

  2.乙组:调查本镇的集贸市场的分布,并列出乡镇赶集日的时间表格。

  〔复习引入〕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布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那么,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带来哪些影响呢?(进入新课)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展示"株洲城市略图""日本筑波略图"(通过两幅图,帮助学生理解"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扩展"的含义)

  〔看图说明〕株洲市是沿着铁路线发展起来的,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筑波科技城,城市是沿着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而发展的。

  〔总结〕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

  〔阅读材料〕案例2《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分析说明嘉兴在不同时期,其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而扩展。

  (2)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展示案例〕《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衰》

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活动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扬州还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