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精品学案(鲁教版必修一)
地理:1.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精品学案(鲁教版必修一)第2页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弄清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基本概念。

  2.理解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知道时区的划分,能够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地方时和经度,以及区时的简单计算;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

学习重、难点: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二、学习过程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二)产生时差

探究1 地方时

用手电筒或投影仪光线照射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球仪,观察同纬度地区(如赤道)的不同经度地点见到日出时刻的早晚,理解地方时的产生,完成下列要求:

(1)什么叫地方时?为什么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时间可能不一样?地方时应如何计算?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到日出的时刻就会有早晚。相对位置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º,地方时相差4分钟。)

(2)先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和纽约。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扬州玩具厂的工作人员下午2点上班后要给美国纽约的客商打电话,以落实玩具出口合同,这个时间与客商联系合适吗?你认为什么时候与客商通电话比较合理?

(不合适,扬州下午2点,美国纽约应是午夜,客商正是休息时间,应在美国纽约的客商上班时间。)

(3)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是否相同?(考察对概念的理解)

(4)生活中使用地方时是否方便?(不方便)

使用地方时,常会造成时间上的混乱。为了便于不同地区进行交流,国际上进行了时区划分。关于理论时区的划分,初中地理已有明确描述,复习回顾以下问题:

为统一起见,国际上采取全世界按照统一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