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岳麓版选修1 第二单元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学案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选修1 第二单元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学案第2页

  "祖述变通,正在今日"。这成为立志变通创新的改革宣言。

  2.忽必烈确立改革方针

  (1)改年号: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改蒙古国号为"\s\up4(03(03)大元"。1272年确定以燕京为元大都。忽必烈就是实现全国统一的元世祖。

  (2)改国策:忽必烈明确宣布,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表明了其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推进改革的决心。

  特别提示

  忽必烈立志变通创新的原因: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深感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蒙古汗国疆域辽阔,须建立完善的国家机构加强统治;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为改革创造了条件;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鼓动。

  知识点2 "汉法"与"旧俗"之争

  1.原因

  忽必烈继位前,蒙古社会还保留、混杂了大量野蛮落后习俗,对被征服地区实行屠杀政策,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严重阻碍社会发展。

  2.废"旧俗"

  (1)忽必烈严厉禁止屠城,攻打大理城时,以布帛为旗帜,上书禁止杀掠的命令;兵临南宋临安之际,下令归附的官、民、军、匠、僧、道等各安己业。

  (2)忽必烈废除州县官世袭制度,释放大批奴隶,并经过长期大规模的战争,粉碎顽固派的挑战。

  (3)坚持重用汉官,改行汉法,确立"\s\up4(04(04)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忽必烈即汗位前,曾派汉官治理邢州,收到显著成效,使他感到"\s\up4(05(05)帝中国当行中国事"的道理。

  特别提示

  "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

"汉法"是指中原农业经济和在此基础上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即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先进的封建文化)。"旧俗"主要指落后的奴隶主意识和游牧生产方式形成的偏见,使蒙古社会保留了大量野蛮落后的习俗,如社会管理方式实行军政合一,社会生活方式主要以游牧为主。简而言之,旧俗就是蒙古地区落后的奴隶制游牧文化。因而,"汉法"与"旧俗"之争实际上是汉族封建文化与少数民族游牧文化之争,即先进的封建文化与落后的奴隶制文化之争。忽必烈即汗位后,重用汉人,逐渐使用"汉法",充分体现出忽必烈作为一代君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