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2.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3.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内容,将不理解的词提出来,共同解决。

  小序:

  丛莽:树丛草莽。莽,密生的草。

  虑:估计,担心。

  得:能。

  得诗:作诗。

  旋:不久、随即。

  第一章

  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呢?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第二章

  南国:南方。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正:恰好。

  国门:城门。

  诸君:各位同志。

  第三章

  血雨腥风:借喻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应有涯:应该结束了。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4.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5.《梅岭三章》的体裁是什么?

  七言绝句。

  

6.《梅岭三章》押的韵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