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教案1第2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由此导入新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筹建新中国提上议事日程

2.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即新政协会议)

(1)筹建:1948年中共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号召(参见"历史纵横")

  (2)召开:1949年9月,地点在北平;出席代表:662人;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3)内容:①通过《共同纲领》:

▲内容:a、规定了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b、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参见P95)

c、规定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参见P96)

▲性质: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选举产生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五人为副主席;

③决定首都、国旗、代国歌、纪年: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4)意义:①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新政协会议的展开和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3、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0月1日

意义:①新政权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②中央领导的组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③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4、人民政协的职能:1949-1954年代行人大职权;1954年后为统战组织(三项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5、发展: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简称"八字方针")

(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民主党派性质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代表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2)目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