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1.1.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学案(旧人教版必修2)
政治:1.1.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学案(旧人教版必修2)第2页



【高考演练】

  1、(2008•四川卷)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点拨】:本题考查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原理分析材料的能力,考查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知识点。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A错误。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但必须根据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和规律。而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改造规律存在的条件,并不能改变规律本身。故BC错误。D的说法反映了人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创造出自然界许多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这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答案:D

【常用原理】

  原理名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世界客观性)。

  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 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从实际出发, 反对从主观出发; 反对"神创论"、"有神论"。

  错误倾向: 在实际工作中, 违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教条主义, 另一种是经验主义。两者的共同错误是主观与客观相脱离。

原理运用: 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原理运用: 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