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雪白的墙》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雪白的墙》教案第3页

  《雪》通过对"雪白的墙"这一意象的反复咏叹,暗示内心的创伤,表达对明天的憧憬。

  2《这》以亲历者的口吻,将读者带到离别的第一现场,使诗歌有一种直接的冲击力、感染力;《雪》以孩子的视角和口吻,倾诉内心的新奇感受,读来质朴自然却耐人寻味。

  有人说这首诗是象征主义的诗,你同意吗?

  【明确】《雪白的墙》是一首典型的象征主义的诗。诗歌写于文革结束后不久,直接映射了那个年代和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作者以看见了雪白的墙为起点,围绕着墙这一个中心展开讨论。全诗看似写墙,而事实上句句都是诗人对于渴望幸福,逃离痛苦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表露。之所以说这是一首象征主义的诗歌,关键点是要知道作者笔下的墙与作者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见的墙的同异。同:二者都是墙。异:后者仅仅是一堵普通的墙,前者却是文革时期写大字报,使"爸爸不在了"的墙。以后者写前者,这是一种象征。

  用儿童的视角反映对文革的反思有什么好处?

  【明确】诗人对"文革"的反思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梁小斌与其他在"文革"中成长的作家一样,也有一种强烈的"伤痕"意识,这在该诗中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表现。诗以刚刚结束的"文革"的历史作为背景,叙述者以儿童的身份出现。诗的最大艺术特点在于诗歌中闪烁出的自我感受,诗中的"我"怀着童心向妈妈述说了他所看见的粉刷一新的雪白的长长围墙,然后"我"面对此情此景,脑海中浮现对过往的回忆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诗人着眼于一点,思路纵横。而且在形式上又毫无雕琢之感,语言运用上没有押韵,全以一个儿童的口语道出,读起来亲切和谐,平易自然,与诗所表现的儿童情绪相吻合。全诗以有机的整体创造了亲切感人的艺术境界。

"墙"被置放在特殊的语境中,它因这种语境的压力而变形,上升为一种"私人象征",语词固有的意义隐匿了,它刺激人们去寻找背后的象征性内涵。这是诗人较好地处理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