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5《甲午中日战争》学案(旧人教版高一上)
历史:2.5《甲午中日战争》学案(旧人教版高一上)第2页

l 19世纪末,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是为了( )

A.实现其《国策基准》

B.对中国资本输出

C.实现其"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D.解决其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答案:D

甲午中日战争有哪五次重要战役?

时间 1894年7月 1894年7-9月 1894年10月-1895年4月 战役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威海之战

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日方:蓄谋已久,作了战争的充分准备。

中方:政府腐败,消极应战,被动作战。

清政府消极抵抗

平壤战役--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黄海战役--主力尚存情况下,李鸿章命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失去黄海海域制海权。

威海战役--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思考:

l 主持战事的李鸿章为何要实行避战求和、消极抵抗的方针?

l 清妥协

l 李私心

《马关条约》内容有哪些?有哪些影响?

思考题:

l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l 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货款和投资。

l 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到国外销售,获取利润。

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是什么?结局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l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