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5页

  2、加强写段,平稳过渡: 加强写段的练习,为中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3、宽容欣赏,珍视童真: 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写话内容,珍视童真童趣。

  4、语言规范,表达新意: 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

  (二)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比如:看图写话、绘画日记、观察记录;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读后感、仿写。

   二年级下册与前几册有所不同,承担了向中年级过渡的任务。我们既要落实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又要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上为第二学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要带着孩子去哪,这个教学目标一定要系统、明晰。即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究竟要让孩子掌握哪些知识,积累量达到多少,形成哪些能力?我将继续以单元为单位,将年段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单元目标,说说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找到有效的教学路径。

第一单元 春天里的发现

一年级下册,学生也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纵观两组教材,随着孩子心智的成熟,要求明显不同。一年级下册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春天,而本组教材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感受春天"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所以 这一单元的训练点:

1.学习多角度观察。

2.整体观照,开展语文活动。

3.感受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拟人化的表达。

4.根据古诗编故事。

5.积累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

6.依据文本特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7.要用好"宽带网"

下面就结合课文说一说怎样体现以上训练点

第1课《找春天》是一篇语言生动、富有情趣的散文诗,文本不仅写了春天里的发现,还暗示了观察的角度和方法。打书 P3"我们看到了她、听到了她,闻到了也触到了她,"不仅观察,还会联想,"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调动"眼耳鼻手脑"春天可看可听可闻可触,还可想象。 所以,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孩子反复诵读课文感受美好春光,还要提示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调动多种感官去寻觅春天。比如,一场春雨过后,除了能看到,还能听到什么、深呼吸──还能闻到什么、摸一摸你的发现有什么感觉、它让你想到些什么?孩子缺少的正是这样具体可感的观察指导,也只有经历这样独特的观察体验,才能学会观察,也使认知更加丰富。学了《找春天》的观察方法之后,寻春之旅就开始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寻找春天、记录春天。观察内容:春天的人、春天的郊外、春天的小动物(麻雀、对比)春天的水果(品种、色泽)春天里的花等等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选读课文的第1课《春的消息》和第3课《特别的作业》,都可以给孩子的观察提供帮助,在活动期间可以穿插阅读。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丰富多样:如:用手机拍照记录眼中的春天,然后为照片配文字。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发现。还可以阅读背诵写春天的诗文,与观察印证──摘抄描写春天的短语和句子,来记录春天。通过活动,丰富认知,培养孩子细致易感的心,同时也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除此以外,本课(以及其它几课)把春天里的景物当做人来写拟人化的进行表达。如:"小草探出头来,树木吐出嫩芽",像邻家孩子顽皮地露出一点迹象,遮遮掩掩又吸引我们来看。"探出""吐出"用的多传神!要引导孩子说说这句话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写出了草木的什么?抓住"探出、吐出"品味,要使学生感悟到:作者观察很细致,用词很生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生机与活力。这,算是一种初步的品词赏句。还要关注句式的表达。例如散文诗整齐的排比句,所表现出的音乐美和节奏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