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学案:1.4 地球的结构(学案2)
2017-2018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学案:1.4 地球的结构(学案2)第3页

 地球生命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大气的厚度是多少?

2.水圈由哪些水体组成?可按哪些方式进行分类?

3.什么是生物圈?其范围包括哪些部分?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什么?

  

  

【课堂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断层

2.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 ( )

  A.约为100~110千米 B.约为8~9千米 C.约为60千米 D.约35~45千米

3.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就是地壳

4.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B.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

  C.地壳的厚度相同 D.地壳厚度不均且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状态

5.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潜泳的人会感到 ( )

  A.左右摇晃 B.先摇晃后颠簸

  C.先颠簸后摇晃 D.上下颠簸

6.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温度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密度的变化

二、判断题

7.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的大部分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

8.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 )

9.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 )

三、综合分析题

10.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 ,B 。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 不连续面。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什么变化?A ,B 。从而发现了D 不连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