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3页

 依依惜别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示标

 (一)导入新课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我们以前也学过很多与友情有关的古诗,谁能给大家说说?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二、查学诊断

1、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朗读古诗。

  三、导学施教

1、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

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

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四、练测促学

完成小练习册第一题

  五、 拓展延伸

1、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a、罢:完了;完毕。b.柴扉:柴门。

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作业

1、 背诵并默写本诗。

2、 预习作业: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第二课时

一、 示标导入

(一) 出示目标

1、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学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

二、查学诊断

1、指名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意思。

三、导学施教

(一)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1、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

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二)、自由"选点",进行"练笔"。

1、请学生就这两首古诗做一番赏析,从中品读出友情的珍贵。

2、师出示小练笔要求:

自由选择下列的一道题,进行描述性的练笔。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练笔,师课堂巡视。

4、师生点评学生练笔。

四、练测促学 完成小练习册

五、拓展延伸

请学生们尝试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修改课堂小练笔。

3、预习新课第2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