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科版必修2 第1章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 学案
2017-2018学年鲁科版必修2 第1章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 学案第2页

(3)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l。

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1.能证明Al的金属性比Mg弱的实验事实是(  )

A.Al的导电性比Mg强

B.Al的原子半径比Mg小

C.Al(OH)3能溶于NaOH溶液,而Mg(OH)2则不能

D.Mg(OH)2的溶解度比Al(OH)3的溶解度略大

答案 C

解析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金属的导电性、溶解度与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无关;原子半径大小不能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规律总结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即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一般来说,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3)比较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的强弱。对主族元素而言,最高价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弱。

(4)比较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一般在水溶液里若Xn++Y―→X+Ym+,则Y比X失电子能力强。

2.下列叙述中能判断A金属比B金属失电子能力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