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2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2第2页

学习要求:通读全文,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词。

1.通读全文,给汉字注音

汜(fá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共(gōng)其乏困  

阙(quē)秦 函(hán)陵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2.小组或同桌合作归纳字词意义和用法。

A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餍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

B词类活用:

①烛之武退秦师 ② 且贰于楚也

③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④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⑤ 越国以鄙远 ⑥ 阙秦以利晋

C古今异义

①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

②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

③ 亦去之 古义: 今义:

④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

五、教师点拨,知识精讲。

教师行为:1、针对学生字词归纳不足的地方做补充。

2、讲解第一、二自然段。

(1)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齐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由学生回答。)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

(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出使秦国的?

  郑伯,他勇于自责,以情动人,以诚动人,因而说服烛之武出使秦国。

3、背诵一、二段。

六、布置作业

  整理本课文言句式及一词多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上堂课内容,并归纳总结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分析烛之武形象,并延伸讨论说话艺术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烛之武" 怎么退--为什么退--退的结果"三个问题引出文章相关语句,

再次熟悉情节。

二、推进新课(从文本出发,逐步引进社会和人生。)

1、研读第三段,烛之武怎样说服秦伯退师?

  明确:①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