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12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12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5页

  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单方上的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甸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发展对外关系中"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在理解这两者关系时,应该把握住这两方面的统一,单纯强调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答案:(1)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难题就是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能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引进来"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注重质量,把吸收、消化和创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增强企业自力更生的能力。

  (3)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要坚持"引进来",还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发挥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增强企业竞争力,更重要的在于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善于用全球战略眼光,从更大范围和更宽视野想问题、办事情,提高应变能力,增强风险意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到"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仞剑",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是摆在每个政府面前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国提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体现。

  答案:(1)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和充分发挥我国优势相结合,坚持扩大引起技术和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坚持利用外资和大力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五、贴近实际

  视点一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6年12月5日至12月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着新的形势。要在巩固和扩大已有开放成果的基础上,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效应对服务业扩大开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促进对外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为重点,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

  2、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驶进高速发展的轨道。入世第一年对外贸易增长1000亿美元,第二年增长2000亿美元,之后的三年每年增长3000亿美元;5年年均增长达到了29%;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世界排名已从加入之初的世界第七位攀升到世界第三。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00亿美元,至2005年已经猛增到1.4万亿美元;2001年中国出口产品占世界的份额是3.9%,到2005年,已经占据7.5%份额。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总结入世给中国带来的是:"中国的贸易和产业实现了历史跨越,中国同时成为世界新兴的工厂和市场,中国制造正在成功地转向中国创造。"

  提示:

  1、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它是生产社会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个结论已被世界各国所证明,也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证明。

  2、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友协开放水平,适应全球化和入世后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

  3、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应认真总结"入世"几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尤其要注意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4、"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引起来",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