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第3页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板书设计

17 长城

远望 长龙 六千多公里

近看 高大坚固

       联想 血汗和智慧

       赞美 伟大的奇迹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标

(一)谈话导入

暑假里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能不能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旅游见闻?(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查学诊断

1、交流自己查阅的、掌握的关于长城的知识。

2、小组内检测生字词的读音。

3、随机抽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述了有关长城的哪些内容?

三、导学施教

(一)出示课件,学生观察画面感受长城

1、出示长城的远景图,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

2、出示长城的近景图,重点观察长城的结构。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课文,训练基本技能。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长城、描写长城的?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自学任务。(投影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查资料)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条理。

4、图文对照,明确课文内容和画面的一一对照。

5、划出不懂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2、小组内练读课文。

3、找出共同的问题。

(四)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巩固基础知识。

2、指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层次。

3、归纳学生的共同问题,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四、练测促学

《小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长城,明天我们再具体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及作者的联想。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继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标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学,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出示目标

1、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查学诊断

  指名朗读课文。

  教师随机听写两个较难生字,纠正字形。

三、导学施教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作者的观察点离长城近还是远?)(换成长蛇好不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六千多公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步行要花多少时间?(大概67天))

(3)除了书中的简短介绍,你还了解长城的哪些资料?

(4)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能用哪些词语形容长城?(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试着读出长城的"长" "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想一想长城由哪几部分组成?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城墙顶有多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像很宽的马路。举例说明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4)学到这儿,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拓展烽火台军事上的作用)

适当补充:八达岭一带的长城修筑于明代,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

(5)八达岭上的这段长城,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形容?(板书:高大坚固)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体会几个动词,用词语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 )在长城上,( )着脚下的方砖,( )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站、踏、扶"说明作者身临其境。可以用"情不自禁、不禁、油然而生"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2)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数不清"说明条石多,

"两三千斤"说明条石重,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

"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对照图画,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

读出劳动的艰辛......

读出非凡的创造......

读出由衷的赞叹......

5、长城的历史地位

1、联系1、2、3自然段的内容,无论从规模、构造、设置,还是从它所显示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练测促学

《小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全篇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观察、描写的顺序,学习写作方法:观察(由远及近)--联想--抒情

(3)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六)布置作业

1、完成预习作业。

2、背诵三、四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