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第3页

  (3)人人平等,没有剥削的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4)不能实现。

  教师:应该说这样的社会非常美好,为什么不能实现?

  学生:因为当时正在打仗,没有条件实行。

  教师:对。还有其他原因吗?

  学生:(讨论)因为人性是有弱点的,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所以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平等。如果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不论农民干的多少,最终分配的财富是一样的,这样就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教师:(分析)如果我们从社会生产力水平、从小生产者的阶级属性上分析这种分配方式,也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当时是不可能生产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来满足这种分配需求的,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这样的分配方案也是一种空想。正如大家讨论到的--人性的弱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他自己穷困的时候,他要求平均分配土地和财富;但是当更穷的人要求分他的土地和财富的时候,他可能就不干了。所以说,太平天国这个纲领,看似美好,但根本不可能实行。

  教师:(总结、概括)要客观的评价《天朝田亩制度》。①农民是否愿意接受《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原则?废除了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的要求,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具有革命性。②农民是否愿意接受《天朝田亩制度》的产品分配原则?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因此,具有落后性。③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式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是行不通的。因此,具有空想性。

  2.《资政新篇》--治国方案

  教师:1859年冬,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它都有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看书回答。

  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讨论)

  教师:(分析)《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在"向西方学习"上,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由于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现这一政治纲领的社会条件,且太平天国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行。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教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有人认为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有人认为带有资产阶级性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这场运动是农民战争,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由农民来领导的战争。但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反对外国的侵略,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

  教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提示: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内因、外因,主观、客观等角度分析)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主观上,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团结。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