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3)
历史: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3)第5页

  确的方针,是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的。这个方针,在文学艺术各部门,特别在戏曲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整理遗产和继承传统的问题上,我们既反对粗暴,也反对保守,鼓励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研究和恰当的、适合传统艺术特点的革新;在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我们既反对一概排斥,也反对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

──《文化部党组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1962年4月)

  【解读】1951年,国内关于京剧的发展问题出现了争论,有的主张全部继承,有的主张全部取消,毛泽东为此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主张对待京戏艺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继承。1951年4月3日,毛泽东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题赠给新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新中国戏曲工作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引导下,我国戏曲事业空前繁荣。解放前濒于绝境或早已绝迹于舞台的几百个地方剧种恢复了青春,数以万计的戏曲剧本和民间说唱文学重见天日,许多经过整理和改编的优秀的传统剧目和歌舞、杂技、木偶、皮影等节目,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美。《十五贯》《生死牌》《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搜书院》《芙奴传》《父子恨》《墙头马上》《追鱼》等戏曲剧目,是戏曲界实践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成果。许多戏曲从剧本到表演,都有了显著的革新。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现代题材,也获得了成功的经验,产生了如《红色的种子》《鸡毛飞上天》《冬去春来》等不少受欢迎的剧目。在我们的舞台上,全国各个剧种出现了很多才华焕发的优秀青年演员。曲艺作为文艺的尖兵,为迅速反映当前革命斗争作了有益的贡献。

  由于实行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我国文学艺术的形式和体裁更多样化了,题材的范围更扩大了,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散文、特写,多幕剧和独幕剧,交响乐、大合唱和群众歌曲、民歌,油画、雕塑、国画和版画、宣传画、漫画,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科学教育片、美术片以及摄影作品等都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和创造,各有千秋。我们的文艺作品不但着重地表现了写实的斗争,塑造了当代英雄的形象,而且以新的观点再现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关汉卿》《蔡文姬》《文成公主》等就是取材于古代历史的成功剧作。少年儿童文学和儿童戏剧以负有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后一代的责任而受到了特别的重视。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不但促进了戏曲旧传统的革新,而且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4."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材料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