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猴王出世》教案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猴王出世》教案第2页



21*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品读语言文字,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性格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语言文字,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这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阅读《西游记》,了解一下《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内容及主要人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说一说你的理由。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吴承恩一起来品味经典。(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读一读文前"阅读提示",我们应该研究什么问题?     

2、学生读后交流,师总结:

(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3、交流字词:

名曰:名字叫作。

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石窍:石头边隙。

石碣:石碑。

镌:刻。

喜不自胜: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非常高兴。

瞑目:闭上眼睛。

造化: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家当:家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序齿: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1、细读 "石猴出世"

(1)从哪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生交流。)

(2)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3)合作朗读。

  4)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指生交流。)

2、品读"石猴成王"   

(1)学生自主读文,思考: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生划出相关句子,写一写体会。)

(2)同桌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4)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猴王?(生交流。)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1、朗读全文:边读边在头脑中想像孙悟空的形象。

2、拓展阅读:你还知道《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吗?讲给大家听一听。

五、布置作业

1、选择你认为最经典的句段再读一读,或背一背。

2、课后阅读《西游记》,并写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