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都江堰 教案4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都江堰 教案4第2页

 是两种观念的冲突。在权力之争中,李冰是一个失败者,但他为民谋福,历史证明了他的功绩,"终究又胜利了"。

③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

田间老农的思维,是李冰治理都江堰的出发点:人活着,必须有清泉和米粮。要想达到治理的目的,就必须使人民富足。

④没有一个人能获得这样长寿。

李冰虽已作古,但他的劳动成果--都江堰却依然为民造福,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他的生命在人民心中延续。

⑤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

都江堰昭示的李冰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努力奋斗。

课堂小结:

1、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设置此题的目的是回扣教学目标,即: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和感悟作者对人文精神的理性思考。

2、面对一篇散文,我们需要从什么角度去阅读分析?

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

(1)抓住文章的线索,理顺作者的行文思路。

(2)体会文字的内涵,领悟作者的观点、思想。

(3)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

分析作者:

1、假如你去一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景点,你会写出《都江堰》这样的好文章吗?为什么?

2、假如你有足够的文化知识积累,能够妙笔生花,可仍旧不如余秋雨先生写的好,你觉得原因可能在哪儿?

通过问答体会作者与我们的不同之处,凸显思想及观察力的重要意义。

(1)古人之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

(2)余秋雨散文创作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对人们习以为常、见惯不惊的文史资料进行提炼、抽象和艺术化,复活了冰冻、僵化和漠然的历史生活,让沉默如铁的历史人物开始站着说话,让哑口无言的历史事实兴奋得自言自语。

课外探讨:假如清明节放假期间,你去了芦湖公园,看到了扳倒井,联想起了宋太祖赵匡胤。你以《扳倒井》为题写一篇"余秋雨"式的"大散文",你会从哪些角度入手?

补充资料:关于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描写的相关知识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例如《 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如《故乡》一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