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3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3第2页

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 面对现实, 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师: 请一位同学诵读③段,其余的同学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 想性格?

  明确: "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在"留别"二字下标示 双横线)。 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 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 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 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 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师: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

  明确: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 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 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 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 此种理解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允许百家争鸣。不知同学们有 没有留意课后练习第三大题第三小题: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 的仙人盛会呢?

  明确: 老师可插入相关背景帮助理解。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 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 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 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 供己 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 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 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 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 吴越之际, 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 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度镜湖 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 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 酷 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 却无法与他们合拍,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到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及时梦醒即表明 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

  总之,无论是把梦境理解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还是理解为作者摒弃的宫廷生活,他 们所表现的主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三、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