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案(旧人教版必修1上)
政治: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案(旧人教版必修1上)第3页

  (1)资本主义性质(2)外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3)地位:一种重要的非公经济(4)作用:a节省我国资金b学习国外先进经验c有利于培养人才d加快现代化进程

  4. 非公经济作用: (1)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2)加快生产力的发展(3)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4)增加就业(5)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5. 非公经济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6. 对非公经济政策:鼓励 保护 引导 监督 管理

  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1. 根本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

  2. 具体原因: (1)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a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b有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3. 有"三个有利于"决定∶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个有利于"的内容: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促进我国经济建设(3)促进社会进步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分配客体: 个人消费品(不是生产资料)

  3.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 优越性(作用): (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3)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 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1)所有制基础:个体私有制(2)分配主体:个体经营者(3)分配客体: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4)同个体经济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