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山东省淄博六中高考政治复习学案:文化生活学案(共2份)必修3第三单元
2011山东省淄博六中高考政治复习学案:文化生活学案(共2份)必修3第三单元第3页

明清 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 中华文化走向衰微 辨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与史学典籍,有其合理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来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会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这种具有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来巨大的作用。史学典籍的出现,能够将大量的历史经验、资料史实记载并流传下来。

(2)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它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1)内容极为丰富,具有独特性  教材66页――67页

【注意】: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它源于社会,反映社会,折射人类共同情感又承载独特民族传统。

(2)从不同地区看,具有地域性(成因及不同地域文化的关系) 教材68页

【知识点拨】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从区域文化的研究视野来看,中国文明属于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一起构成了世界文明。基于现实的与区域文化的研究视野,中华文化包括具体的齐鲁文化、楚文化、三秦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自文化外部看是"一体",以汉文化为主导;自文化内部视之,则呈现出强烈的区域性特征,齐鲁、巴蜀、秦、楚文化,异彩纷呈,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元"。

辨析: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第一,中华文化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第二,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从不同民族看,具有民族性。教材 69-70页

【知识点拨】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第一,各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第二, "各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并不是说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形成了中华文化,而是说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第三,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由于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它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后,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华各民族文化在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同时,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而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会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深化认知,提升能力,陶冶情操】

辨析: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第一,中华文化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第二,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第三,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辨析: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不同民族文化很难融合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