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1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1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案第3页

(1)召开:1954_年4 月至7 月,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出席会议。

(2)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3)成果: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4)意义: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召开:1955年4 月,29 个亚非国家出席会议。

(2)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方针: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了赞扬和拥护。

(4)成果: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显示了亚非人民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

[思维点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的关系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论基础。

(2)"求同存异"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中的具体体现。

主题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史料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思考 (1)史料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其具体内容。

(2)上述原则在我国外交史上的地位如何?

(3)史料中这些原则要解决什么问题?它是针对什么现象而提出的?

答案 (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问题: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问题。现象:它是针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而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