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16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16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第2页

  人像他那样提出了如此富有概括力、如此有远见的学说。他顺应世界潮流,从中国自身的实际出发,从民族、政治、社会各个层面提出他的三民主义,不知激荡了多少青年的热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共同领略和体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课学习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从正规的意义上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甲午战争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1894年春,孙中山投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这年冬,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后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得到了深化。他后来回忆说:"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