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学案第2页

2.背景探寻

(1)《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2)《憎恨》写于1941年,当时诗人虽然才19岁,就像那刚刚灌浆结穗的谷粒,但诗人并没有沉溺在年轻人所常有的童话般的意境中,而是以他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一样的反动暴政,诗人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怎能不"憎恨"呢?于是诗人便以他特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特有的勇气向复杂而严酷的现实突进了。

(3)食指的诗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在那个时代显示了人性的执着,算得上是年轻一代的精神上的觉醒。《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标志着年轻一代不但在精神上从"乌托邦神话"中觉醒,而且尝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从而走出政治权力者制造的梦魇,回归到个体的真实体验,也因此它具有一种涤除了政治权力话语之后的真率与清新。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一刹那,作者的心灵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这首诗就是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离开家园,去乡野边陲时的一首具有独特离别滋味的离别诗。

(4)《雪白的墙》写于1980年,浩劫已经过去,诗人想到一个时代已经结束,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梁小斌与其他在"文革"中成长的作家一样,也有一种强烈的"伤痕"意识,这在该诗中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表现。诗以刚刚结束的"文革"的历史作为背景,叙述者以儿童的身份出现。诗的最大艺术特点在于诗歌中闪烁出的自我感受,诗中的"我"怀着童心向妈妈述说了他所看见的粉刷一新的雪白的长长围墙,然后"我"面对此情此景,脑海中浮现出对过往的回忆并对未来寄予了美好的祝愿。

3.相关知识

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一方面自觉继承郭沫若、蒋光慈、殷夫和中国诗歌会的革命诗歌传统,同时又有意反拨新月派、现代派的诗风。七月诗派是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坚持自由诗写作而独树一帜、产生影响的。

名言警句

臧克家名言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