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3.2地球仪和地图》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3.2地球仪和地图》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二)地图的制作原理

1.课本87页。

(三)地图的三要素

1.分别在与课本上的图3-11、图3-12、图3-13相同或相似的地图.

3.对比观察四图的共同点。

 (引导学生得出地图的三要素,结合课本介绍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注意:

○1在分析比例尺时,应引导学生注意比例尺是表示线状地理事物缩小的程度。中国政区图中的比例尺的含义是图上单位线段长度表示的 实际距离为450千米;光明中学社区平面图中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米。应特别指出的是,数字式地图比例尺其分子、分母的单位都是厘米,计算实际距离时应转化成米或千米。比例尺的大小是指比例尺值的大小。比例尺的分子为1,所以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5 000的比例尺比1:500000的比例尺大。○3关于图例的教学可采取学生绘出常见图例相互辨认的方法进行。

知识扩充:

1、地图的分类

  (1)按区域范围分类:分为世界图、国家图、分区图、省图、市县图、乡镇图等;

  (2)按地图内容分类:分为两大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基本要素包括居民地、交通网、水系、地貌、境界、土质植被等)的地图。其中详细表示地面的各基本要素的叫地形图;内容比较概略,但主要目标很突出,以反映各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地图称为地理图;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地形地理图。

  专题地图是以普通地图作为底图基础的,重点反映某一种或几种专门的要素,依内容要素可分为:自然地理图、社会经济地图和工程技术图。

  (3)按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形图:1:5千~1:2.5万比例尺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1:5万~1:25 万比例尺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1:50万~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

我国常用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七种比例尺普。

一、选择题

 1. 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是 ( )

  A. 天圆地方 B. 空心孤岛

  C. 诺亚方舟 D. 大象、乌龟重叠构成的塔

 2. 证明人类脚下的大地是个球体的航海家是 ( )

  A. 伽利略 B. 麦哲伦 C. 布鲁诺 D. 哥白尼

 *3. 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清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这一理论的说法,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

  A. 这一理论完全错误,应彻底否定

  B. 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大飞跃

  C. 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评

  D. 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4. 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是 ( )

  A. 从远处开来的船先见到桅杆,后见到船身 

  B. 根据日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

  C. 登上航天飞船从太空中观察地球

  D. 根据月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

 5. 在岸边看出海的渔船总是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这与什么有关 ( )

A. 桅杆的长度 B. 船只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