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二生物必修三 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
浙科版高二生物必修三 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第3页

教师再设疑: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流动的呢?

教师演示:能量流动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下问题:

1.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那些去处?

3.每个营养级获得和传递能量的方式相同吗?

师生归纳:

1.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主渠道。

2. ↗呼吸消耗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一营养级同化

↘分解者分解

3.每个营养级均以同化的方式获得能量,传递方式基本相同,但最高营养级有别。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实例分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0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推算如下相关问题:

1.第二营养级获得第一营养级所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2.第三营养级获得第二营养级所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3.能量在相邻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多大范围内?

学生推算。

师生归纳: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教师强调:(1)对于单向流动,大家可以这样理解:肉食动物以植食动物为食,而植食动物则不能以肉食动物为食,植物和植食动物的能量关系也是如此。(2)对于逐级递减是指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在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动的过程中。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还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师生一起复习"能量金字塔"的相关内容。

回到导课中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分析,答案自然揭晓。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教师简单介绍"桑基鱼塘",在此基础上设疑:请利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鸡、猪等禽畜,食用菌,沼气池等,设计一个能量高效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用线段、方框、箭头、关键词表示讨论的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目标巩固:相关例题。(略)

七、板书设计

概念: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 动物→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