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详解】依据材料"官方孝德教育"、"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建立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引导人们崇尚孝德,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自然现象可以显示人世灾祥,借以神化君权和限制君主的行为,与引导人们崇尚孝德无关;B选项错误,提倡忠君爱国体现"忠"的思想,与引导人们崇尚孝德无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推崇君权神授、神化君权与引导人们崇尚孝德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9.董仲舒认为:"居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这种观点的客观上

A. 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B. 确立君臣之礼的原则

C. 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

D. 保证了皇帝独尊地位

【答案】A

【解析】

材料"居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论证人君要仿行天道,实行仁政,在神化君权维护君权的同时,有限制君权的作用,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君臣之礼,排除B;C是以上观点的主观目的,排除;材料无关皇帝独尊地位,排除D。

10.唐朝法律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疏义》又说:"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显示了百姓温顺敦厚的个性

B. 法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

C. 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核心价值

D. 传统法制具有理性精神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父为子天,有隐无犯""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等信息可知,唐朝法律规定告发犯罪的亲属会受到极刑,主张应以孝治天下,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唐朝法律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核心价值,与百姓的个性无关,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伦理道德渗透到法律中,而不是法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B项错误。材料强调唐朝法律规定告发犯罪的亲属会受到极刑,这不是法制具有理性精神的体现,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