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荀子既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培养,也推崇法家在规范人行为方面的巨大作用,反映出荀子思想中儒法融合的特点,说明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错误,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排除;C项出现在汉代以后,排除;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战国时期儒法两派并无结盟现象,排除。

点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和主张。不同学派一方面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另一方面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3.《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 道德教化

B. 兴办教育

C. 克己复礼

D. 礼法并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所以孟子强调的是道德教化的作用。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

A. 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 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 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 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体现了作者"尚贤"的思想,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墨子是小生产者,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