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提高自身政治地位,故B项正确;A项是道家思想;CD项是法家思想。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

【名师点睛】"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②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③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④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⑤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2、流派和主要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3、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4、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B. 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C. 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D. 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君主不能因为偏爱某个大臣就对他法外开恩,大臣触犯法律也应受到制裁。可见韩非子认为法律应针对臣民,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故选D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而是君主专制;B选项说法错误,与现今的不一致;C选项也是中央集权不是君主专制。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