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教案第1页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自主预习

1. 背景资料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程颐(yí) 譬如(pì) 腐草为萤(yíng) 虚妄(wàng) 盲从(máng) 停滞(zhì)

  折叠(zhé) 便装(biàn)

折腾(zhē) 便宜(pián)

折本(shé)

 (2) 词语释义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