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沪科版选修3-5 3.1电子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 3.2原子模型的提出(共2课时) 教学设计
2018-2019学年沪科版选修3-5        3.1电子的发现及其重大意义  3.2原子模型的提出(共2课时) 教学设计第1页

物理学 教学设计

课题 3.2原子模型的提出 授课人 课时安排 2 课型 新课 授课时间 第十二周 课标依据 原子模型的提出 教材分析 教材围绕 学家是用怎样的方法构思原子的结构模型开始展开,介绍了两种经典的原子结构模型,枣糕模型和核式模型,最后围绕核式原子模型得来的依据分析了α粒子散射实验 学情分析 学 ] ] 学 ] 学生在其他学 对原子的结构模型已有了解,知道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益处,然而这节内容还涉及复杂的α粒子散射实验探究及理论分析,学生基础薄弱知识连贯性较差,思考问题起来将会有些吃力。 学 ] ] 体育班适当删减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结果.

2.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理解卢瑟福关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卢瑟福关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的依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共同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提出的历程,增强对物理知识的亲近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 教学难点:

能利用核式结构模型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